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史沿革

“一校两院”历史沿革

时间:2022-11-16 信息来源: 作者:

一、在两种命运决战中创建(1947.5-1948.12)

1947年5月1日,中共旅大地委党校正式成立。由于当时旅大地区的特殊历史环境,一切活动不以党的名义公开出面,因此,党校对外是以“关东公安总局训练处生产研究班”的名义办学,先期党校只有不到10人,后增至30人。从建校到1948年末,虽然只有不长时间,但它为党校以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党校以后的办学积累了经验。

二、在经济恢复时期中成长壮大(1949.1—1952.12)

1949年1月,地委党校迁址中山区南山街2号,改称旅大区党委党校(1950年10月改称中共旅大市委党校)。在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斗争中,党校紧密配合党的重大政治、经济任务和中心工作,举办了十一种班次24期,培训学员4544人。

1950年11月9日,党校举办战勤干部培训班,361名学员经过三个半月的学习和军训,于1951年2月,分几批加入了志愿军的战斗序列,先后奔赴朝鲜战场。这是党校历史上唯一一期直接奔赴战争前线的培训班,是党校的骄傲和光荣。

1952年11月,组织机构由科改处,设教务、校务和教研室三个处级部门,人员编制扩充为159人。从此,确立了校内机构的基本框架,为以后实施正规化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在“一五"计划时期蓬勃发展(1953.1—1957.12)

“一五”时期,党校工作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发展期”)。根据党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1956年3月,中共旅大市委党校正式改称中共旅大市委初级党校,走上正规化办学道路。这一时期,党校紧密围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贯彻落实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党校工作正规化的一系列要求进行教学,共举办十六种46期各类班次,培训学员8649人次,创建校以来之最。在走向正规化轮训教育过程中,党校的组织机构逐步扩大,在原校务、组教和教研室三个处级部门的基础上,1953年成立了党委办公室,1955年初又增设了组织处,同年5月正式组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时事政治五个教研室。到1956年3月,在全国行政机关缩编减员的形势下,全校职工达到146人,已建立起包括五个教研室和图书资料室,办公室、教务处、组织处、事务管理处等与正规化教育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并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完成了正规化办校所需要的组织保证。

1952年末,为了促进教学人员的成长,党校曾试行内部的职称制,即分为教员、助教和研究员,虽然很不规范,但这是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步入正规化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曲折前进(1956.1—1966.5)

1958年以后,旅大党校遵照党中央和省、市委在不同时期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干部做了大量工作,规模不断扩大,1959年初,工会干校、工农文化干校、团校并入党校,改称中共旅大市委党校,定编285人,其中教学人员142人(内有文化教员41人),在严重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正常办学。从1958年夏末至1964年投入“四清”运动党校停办为止,党校共举办32种77期长、短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各级干部和各类人员达19092人次。

1965年4月,党校迁址至棒槌岛九号楼,虽然此时党校在编教职工仍有179人,但90%的人员在外参加运动,无力招生开班,处于停办状态。

五、“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1966.5-1976.10)

1966年5月开始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中共旅大市委党校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严重摧残。特别是康生插手全国党校的“文革”运动,居心叵测地给全国各级党校扣上了“反毛泽东思想的顽固堡垒”和“修正主义大染缸”两顶帽子,要彻底砸烂。旅大市委党校的校舍被占用,校产被瓜分,图书资料散失殆尽,教职员工被遣散,遭受了空前的劫难。党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由校党委和市委派遣的工作组领导;逐步发展到群众组织“踢开党委闹革命”,各自为政;后来实行军管,最后被当作“旧机关”彻底砸烂。至此,经过二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共旅大市委党校已不复存在。

六、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党校恢复重建(1976.10-1982.8)

1977年7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工作,办好各级党校,加强理论教育”的精神,中共旅大市委决定重建旅大市委党校,按照“边办学边建设”的方针,重新开始了干部培训工作,在拨乱反正中全面轮训干部,培训学员7000余人次。这一时期,党校为拨乱反正,提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速大连市的“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中共中央党校复校的直接影响和带动下,在中共旅大市委的关怀下,党校重建工作进展迅速。从1977年6月7日筹备工作开始运作,到7月22日重建典礼,仅用了不到40天时间。重建后的党校设在傅家庄原党校干部自修班的校址,内部设办公室、组教处、总务处和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教研室,事业编制110人,并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了各处室正副负责人。

《中共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的发表,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旅大党校的恢复重建工作。1980年党校党组改为党委,领导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党史党建教研室分开,成立党史和党建两个教研室,新建立理论研究室和经济管理教研室。1981年2月,旅大市改称大连市,党校也随之改称为大连市委党校。

党校重建时,仅有教研人员十几人。经过多方努力,到1981年底,教研人员达到58人,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构成合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师队伍。教研人员不仅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入了大量精力。1979年底,大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时,党校的一批理论骨干分别担任了各学科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对推动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活跃了党校的理论研究空气。

七、在全面改革开放中走向正规化(1982.9-1987.6)

党的十二大以后,党校以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轮训基本结束,开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1983年,中共中央正式做出了党校正规化的决定。1984年,省委正式批准大连党校为高等院校体制。1985年4月,中央党校决定对大连党校按副省级党校规格待遇。

八、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中办成“阵地"和“熔炉"(1987.10-1 992.1)

1988年4月4日,中共大连市委106次常委会同意,党校负责筹建大连市行政学院,党校兼办行政学院的筹备工作自此全面展开。

1990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就为办好各级党校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党校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党性锻炼,开办各种学习班150余期,培训学员10000余人次。

九、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党校改革(1992.1—1997.1)

1994年,中共中央、辽宁省委、大连市委相继召开各级党校工作会议。这些会议的中心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党校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根本问题是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95年9月6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颁布实行,标志着党校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的新阶段,为党校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90年4月20日,以市委党校为主体,成立了大连市党校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研究中心,增强了科研的整体力量。1995年11月成立了专门研究大连市情的机构——大连市情研究中心,创办了《市情研究》简报,很好地起到了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作用。

十、实行“一校两院"新体制(1997.1-2018.8)

1997年1月8日,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实行“一校两院”新体制,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兼办大连行政学院和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实现了“一校两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办学新格局,开辟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天地。

十一、适应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2018.8—)

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委办发[2018] 35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号),设立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机构规格相当于正局级,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由原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大连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市委政研室所属中共大连市委《领导决策》编辑部,市直机关工委所属中共大连市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市人社局所属大连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市统计局所属大连市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大连分院),市科协所属大连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大连市社会科学院整合组建。

2018年8月31日,新组建的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20年10月,经省委批准,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重新纳入参公管理的市级事业单位。

附件列表:

云学习

触屏版